乐鱼体育警惕!知名高校毕业生开发诈骗类App!

2024-07-11

  几个月前,陈女士在手机应用市场下载了一款炒虚拟货币的App。没想到,没用多久,这款App居然打不开了,

  不久前,郭女士下载了一款财富管理App,这款App看起来和身边朋友们的毫无二致,郭女士投资其中、收益颇丰。没想到,在投入200余万元巨款后,系统显示“账户异常”无法提现,这款App再也无法登录……

  警方调查发现,她们下载的这些App,外观设计都很“高大上”,起初各类功能看似正常,实际上都是诈骗类App。

  据介绍,随着反电诈工作的不断深入,近年来诈骗分子转变犯罪手法,大肆使用不法App实施诈骗。不同于传统的涉“两卡”诈骗,电诈手段正逐步升级。

  国家反诈中心统计显示,2021年一季度全国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2万多起,其中超60%是利用App实施诈骗,涉及理财、传销、赌博、色情、非法集资等多个领域。

  据追踪调查国内多起相关案件发现,不法分子利用“技术中立”“可挣快钱”等借口利诱年轻技术人员,使其沦为新型电诈案背后的“制刀者”。

  陈女士是从一个“荐股”的微信群扫码下载该App的。民警了解到,该App通过虚构项目吸引受害人投资,操控后台数据给受害人造成“获利”假象,资金池内金额达到预期目标后,就关闭平台卷款而去。这一App,由天津市一家科技公司开发。

  无独有偶,2021年4月底的一天,位于武汉市的一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被查封。该公司案发与一款虚拟币投资平台有关。这一平台由刘某花8万元从此公司购买,采取“拉人头”的方式,吸引客户“炒币”。上线个多月,该平台就发展了2289个“下线万余次。

  “刘某‘割韭菜’,操纵‘杀猪盘’,晟昌公司相当于背后的‘制刀者’。”参与办案的民警张晟说。

  此公司由25人组成,分为技术、销售、美工等部门。技术开发人员分工明确,负责编写程序代码、购买域名、租用服务器、封装……一番操作下来,一款App制作周期大多不会超过1个月。

  因其中一些App需要实现的功能类似,同类App可“批量开发”。开发公司还为下线买家组建微信群,负责后期功能调试、运维等。

  调查发现,在一些诈骗App案件中,不法分子利用“技术中立”“可挣快钱”等借口利诱一些年轻技术人员,向他们订购涉诈App,使他们沦为新型电诈案背后的“制刀者”。

  陈女士“中招”的App,即由某科技公司的一群IT青年开发。警方赶到时,这群年轻人正在电脑前埋头工作,墙上还贴着励志口号——“将来的你一定会感谢现在奋斗的自己!”

  经查,该公司的技术负责人毕业于知名高校,这款涉诈App的开发团队成员大多是90后,都有本科以上学历,计算机相关专业毕业。

  公司10名嫌疑人被刑拘,“基本都是大学毕业不久的年轻人。”办案民警张晟说,负责技术开发的员工平均年龄不到30岁,最小的只有22岁,他们都有光鲜的生活,但法律意识淡漠。

  在湖南,一家由多名年轻人创办的“明星”企业,最近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竟是因2021年6月被公安部网安局通报为“组团犯罪”。

  2019年11月,客户张某找到这家有诸多光环的科技企业,希望其能制作某证券App的“相似款”。该公司3名主要负责人明知这款App可能被用于犯罪,仍接下业务,帮助张某开发、维护两款虚假证券App。

  这一团伙成员均毕业于国内著名高校,有的还拥有硕士、博士学历。他们通过基础源代码,分裂出多个投资诈骗类App,能做到“骗完一人即抛弃整个App”。

  曾参与办理多起相关案件的某检察院检察官任巍巍为“制刀者”画像:90后IT男为主,大学以上学历,明知他人可能利用App实施违法犯罪行为,或积极配合“直接发力”,或放任不管“间接助攻”,并多以“技术中立”为挡箭牌,长期游走于法律的边缘。

  陈女士被骗那款App开发公司的前端工程师王立(化名)在接受采访时称,公司每年开发10余款软件,首先由销售与客户对接项目需求,开发团队进行研发、测试,再交由客户验收,团队根据验收意见对软件进行调整。王立称:“从没想到,自己会卷入刑事案件。”

  王立介绍,开发一款软件需多环节合作,每个程序员一般参与其中某一两个环节。经此一案,他建议,相关专业大学生找工作时要多方了解求职公司背景,开发软件时,“尽量了解下游客户买去做什么、是否涉嫌违法”。

  此公司的技术总监余某,软件专业毕业,90后。参与开发涉诈App后,他每月进账达到4万元以上,比此前1万元的工资高出几倍。面对警方调查,余某坦承,“知道可能违。


本文由:乐鱼app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