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板日报》记者了解到,上述视频中的仿生人形机器人,出自大连蒂艾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下称:EX机器人)。该公司于2013年7月在辽宁省大连市成立,是一家新三板上市企业,主要从事智能仿生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
当前,“人形”机器人激战正酣,EX机器人却以“人脸”逼真火热“出圈”。近日,EX机器人CEO李博阳接受了《科创板日报》记者的专访,分享了仿生人形机器人背后的更多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国内已有数十家企业推出人形或仿生机器人。在这其中,多数人形机器人企业主要集中布局于双足移动等专注于运动场景的相关产品。
与其他专注于“人形”机器人的企业所不同,EX机器人发力于“人脸”机器人。仿生人形机器人成为其核心产品。“在核心技术上,我们比较有特色的是机器人的智能表情,以及机器人的灵巧手;从软件层面来看,算法上偏情感、感知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还有智能决策,以及语音、表情、动作等类似于人的交互能力。”EX机器人CEO李博阳表示。
据李博阳介绍,该公司仿生人形机器人已进入量产阶段。“我们机器人既可以定制化开发,也有标准化量产的产品,并可投入到市场中进行批量化应用,在多个场景中进行复制。目前整个产线还在搭建的过程中,投产后,可实现从量产到实时交付的过程。”
当前,EX机器人共有超200台仿生人形机器人,今年目标量产超500台仿生人形机器人。该公司产品主要应用场景包括展览展示、无人零售、儿童教育、老人陪护等,已应用于文化、旅游、艺术、历史、等领域。
“我们现有机器人已应用于科技展馆、旅游景区、商业街区和沉浸式互动体验项目中,如:基于李白、杜甫等古圣先贤人物还原的仿生人形机器人,以及其他研学NPC等场景的仿生人形机器人。”李博阳说道。
资料显示,EX机器人于2009年开始组建研发团队,正式成立于2013年。李博阳作为该公司CEO,2010年博士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人工智能专业。
“我们公司的核心团队成员都是辽宁人,也是之前一起留日的留学生。”据李博阳回忆:“我们一直想布局机器人的产品研发,大家一拍即合,就把这个事情启动了。事实上,在组建公司研发团队前,我们已经在一起做了很多相关的事情。”截至目前,EX机器人团队规模超200人,逾半数均为研发团队人员。
从产业相关政策来看,其中,今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7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提到,做强未来高端装备,突破人形机器人、量子计算机等产品。
2023年11月,工信部在《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人形机器人集成、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另据今年4月,首届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大会上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研究报告》预测,2024中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约27.6亿元;2026年达104.71亿元;到2029年将达750亿元,占世界总量的32.7%;到2035年有望规模达3000亿元。
需要注意的是,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存在一些待解难题。其中,有业内人士向《科创板日报》记者分析表示,“机器人大模型行动控制的周期仍太长,无法做到实时响应,需要大量算力支撑。而算法的训练需要大量机器人真实数据,实际可用于训练机器人学会执行新任务新技能的高质量数据较为匮乏等。”
整体来看,随着EX机器人等相关企业的持续发展,其所带来的关于人形机器人的画卷正向人们徐徐展开。
《科创板日报》:为什么别人都在做“人形”机器人,你们却侧重布局“人脸”的仿生人形机器人?
李博阳:人形机器人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大多数的人形机器人企业做的更多是双足部分的板块。我们主要布局腰部以上的方向,核心产品是仿生人形机器人。
在核心技术上,我们比较有特色的是机器人的智能表情,以及机器人的灵巧手;从软件层面来看,算法上偏情感、感知能力的多模态大模型,还有智能决策,以及语音、表情、动作等类似于人的交互能力。
《科创板日报》:我们看到,很多人形机器人企业都在发力腰部以下产品,做腰部以上(产品)的非常少,是因为研发腰部以上人形机器人的难度更大吗?
李博阳:我们也不敢说自己就比别人的难度更大,但腰部以上人形机器人可能要考虑的因素更多。腰部以下主要在于处理好平衡控制的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