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交通强国,前所未有地将交通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赋予交通运输新时代的新使命。建设交通强国也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多次对交通运输工作做出重要论述:交通是国民经济的先行官;建设人民满意的交通;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交通运输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习有关交通运输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地回答了交通运输的发展定位、发展目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向、发展主线等重大问题,为交通强国战略的确立提供了理论指引和根本遵循。
进入21世纪以来,交通运输对国民经济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对国民经济的先导引领作用越来越显著。在支撑保障方面,一是对确立一国在全球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中大国地位的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二是对国家重大战略的支撑保障作用进一步强化。在先导引领方面,对一国区域发展格局、产业发展格局、对外开放格局、城镇和人口布局以及现代化进程的先导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突出。
着眼于长远,世界主要经济强国都开始思考谋划本国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纷纷制定交通发展的长远战略。2011年欧盟发表交通白皮书《欧洲交通一体化路线图——构建具有竞争力和资源节约型的交通系统》;2014年日本发布《国土战略规划2050》;2015年美国发布了《2045美国交通运输:趋势与展望》;2016年德国联邦政府发布了《交通建设规划203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长足进步,但区域之间、城乡之间交通发展仍不平衡。我国交通运输多项指标已位居世界前列,但在交通运输保障、运输效率与品质、交通科技创新和交通可持续发展方面与世界交通运输强国仍有差距,发展仍不充分。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交通部门也开始思考和研究中国交通运输的未来发展。2010年,中国民航局党组率先提出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到2020年初步形成民航强国,到2030年全面建成安全、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实现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引导世界民航发展的国家。2014年中国铁路总公司也明确提出要建设铁路强国。2016年交通运输部公路局提出要建设公路强国。但这些战略构想还只是局限于建设单一运输方式的强国。
“十八大”以来习有关交通运输治理思想的提出,促使交通部门开始全面思考交通运输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所肩负的历史重任,如何更好地服务“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习有关交通运输治理的思想,2015年初交通运输部组织开展了“我国交通运输发展与国际一流水平对标研究”,提出了我国迈向世界交通运输强国的建议。其重要的结论是:回顾世界强国崛起之路,交通运输都是国家强盛的根基。
在201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上,交通运输部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我国由“交通大国”迈向“交通强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2017年1月,中国工程院启动了“交通强国战略研究”的重大咨询项目,形成了初步研究成果。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国对交通运输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和统一。交通运输是兴国之利器、利国之基石、强国之先导,逐渐成为一种共识。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际,交通强国被写进了“十九大”报告中,建设交通强国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通强国战略也由此确立。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运输用几十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发展历程,经历了“整体滞后”“瓶颈制约”“初步缓解”到“基本适应”四个发展阶段,交通运输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多项指标走在世界前列,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大国。我国交通大国的“大”体现在“三大一先”:投资大、规模大、运输量大,部分交通工程技术先进。
“十一五”以来,我国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呈现跨越式增长。“十一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投入了4.7万亿元,“十二五”时期投入了12.5万亿元,是“十一五”时期的1.6倍。“十三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投入将超过15万亿元,2016年我国已经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2.85万亿元。
与国外做一个对比,2015年美国的《修复美国地面运输法案》提出将为美国2016至2020财年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提供3050亿美元融资,折合人民币仅为2.03万亿元,仅相当于我国2016年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年的投入。
近年来,我国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规模不断扩大,2016年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多项指标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运输服务保障能力名列世界前茅。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