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5月12日拍摄的石家庄市复兴大街泊水公园特大桥。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摄
最近几天,石家庄市高新区东方城小区里,65岁的左荣乔和住户们幸福感爆表——
“想不到,复兴大街竟然修到家门口,去市区再也不用绕道了,真方便!”“想不到,路修好了,还多出一块散步的绿地,孩子也有地方玩了!”
一连串“想不到”的背后,是石家庄市复兴大街、北三环高速公路市政化改造项目辅路的建成通车。这是继去年9月主路通车后,这项“6+2+2”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实现全线通车。
高速“变身”市政路,石家庄城市更新有哪些新解法?5月7日,记者进行实地探访。
家住北高营村的刘之英,曾被门口的路困扰多年:一出门就是北三环,可想开车上去还得绕道胜利大街。随着北三环辅路修通,他的烦恼终于消散了:“出门就从体育大街上北三环,不管往西走还是往东走,都方便得很!”
受益的还有周边的企业。“以前想要送货到正定,只能绕道南二环、东二环再走107国道,得一个多小时。”位于栾城区的顺心配货站总经理李会军,以前最怕配送“娇气”水果,生怕路上一耽搁捂坏了。如今,他再也不担心了,走复兴大街20分钟准到。运输成本也大大降低,配货站十几台车,一年能省几万块钱。
为了方便群众出行,复兴大街全线座,设置出入口15对;北三环全线条市政道路。
“如果说两条主路拉开了城市框架、拓宽了交通‘大动脉’,那么此次辅路的贯通,则进一步畅通了城市‘微循环’,重构了城市骨架路网。”石家庄交投集团所属交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永刚说,两条路已成为省会高效便捷、内畅外联的现代交通路网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撑。
以复兴大街为例,原为新元高速城区段,仅设有正定、裕华路、栾城3处出入口,七八米高的路基横亘在城区内,像一堵墙割裂了城市空间,制约了城市发展。2022年3月起,在省委、省政府大力支持下,石家庄市委、市政府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实施强省会战略的重大机遇,对穿城而过的高速公路实施市政化改造。
“全线辅路及出入口,统筹城市路网规划布局进行了精心设置。”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分院院长付元坤说,全线辅路不但与几十条市政道路相交,还穿过多条铁路、轨道交通线及河道水系。为此,设计方案精雕细琢,力求将交通设计与城市路网、主辅路敷设与城市空间、绿化景观与城市生态、市政配套设施与城市服务功能、品质提升与城市人文进行全方位融合。
城市更新,“破”的不仅是道路,还有各种壁垒。“很多在体制机制上‘难以跨越’的问题,创新探索出解决方案。”王永刚表示,就拿敷设管道来说,牵涉电力、供水等八九个部门,成为项目推进的“一道坎”。各地各部门联动,一次次坐在一起协调、讨论,方案最终得以落地。
解决今天的问题,还要为明天腾空间。“一方面,通过拆除沿线违建,释放大量土地空间;另一方面,给规划道路预留电力、通信等管线,为城市未来发展‘留白’。”在王永刚看来,相比“怎么推进”等工程性难题,“如何长久可持续”更考验城市更新的成效。
草木错落有致,小路蜿蜒曲折……在复兴大街和中山路交叉口,白佛隧道的洞顶上,多了一个“小而美”的公园。“别看它小,功能还挺齐全,塑胶步道、夜景亮化、停车场全都有,来的人越来越多。”自打家附近建起这个小公园,张海英老两口就成了“常客”。
这个位置是原高速路拆除高达七八米的路基后,车辆通过新建的隧道下穿地面通行而过,路面上腾出来的地方,打造出的一块绿色新空间。
“还空间于城市、还绿地于人民、还公共配套服务于社会”的城市更新理念,在这两条路的改造过程中处处可见。见缝插针,用好公共空间“边角料”,正是在修路中“蹚”出的一条新路。
一路向南,行驶在复兴大街,最大的感受是美。气势雄伟的南三环互通立交旁,粉红的月季、常绿的松树,让人目不暇接;飞虹般的泊水桥边,依偎着碧绿的河水,一座水岸花园成为推窗可见的风景……
两条路的市政化改造,共实施绿化面积476万平方米,大多数正是脱胎于路两边、桥下方、立交区、隧道顶部的“边角料”。分散的绿地和公园“串珠成链”,高颜值的快速路成了居民幸福感的来源——主路车流如潮畅通无阻、辅路四季斑斓美不胜收,为城市增添了别样的风情。
道路市政化改造,充分运用艺术美学与城市人文相融合,同样是设计建造者的用心之处。王永刚认为,更好地延续历史文脉,是城市更新必须关注的重点之一,两条路的改造,并不是简单的功能再造,更要成为传承历史风貌的新地标。
付元坤介绍,比如正定迎旭门隧道的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