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华为开发者大会宣布Harmony OS升级到4.0,Harmoney Next开发者版本去掉了与安卓通用、开源的AOSP代码,只支持鸿蒙内核与鸿蒙系统的应用,华为与安卓脱钩,鸿蒙系统完全独立。
继华为之后,小米、vivo等手机厂商也纷纷入局自研OS系统。各大手机厂商自研OS,一方面是为了独立自主,不会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被安卓“卡脖子”,另一方面是为了自身发展的生态布局。
然而回归现实,从外部应用生态上来说,自研OS想要成功需要的是其他软件开发商的全力配合。当只有安卓或iOS时,大部分软件开发商只需要配备两套开发体系的员工即可,但是当小米、vivo等其他手机厂商的自研系统渐成气候,都不兼容安卓了,应用背后的运维支持团队岂不是要无限制地扩容?
自研OS这件事,是中国手机从大变强的必经之路,我们固然要支持,但也要保持足够的清醒,有时候,开放远比封闭要更强大一些。
随着汽车智能化快速发展,“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正在加速落地,汽车从高度机电一体化的机械终端逐步转变成智能化、可扩展、可持续迭代升级的智能移动电子终端,汽车软件也因此变成一个高度复杂的巨系统。
据普华永道思略特(PwC Strategy&)预测称,到2030年,软件在消费者感知价值中的占比将达60%。新型拥车模式的发展将推动这一比例的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受互联汽车、无人驾驶、智能出行和电气化趋势的影响,汽车软件数量增长将超过300%。
伴随着汽车软件产业规模的扩大和模块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快速突破汽车软件核心技术,构建完善的产业生态,形成由本土企业主导的基础软件架构标准,是智能汽车行业亟须解决的问题。
不仅仅是智能车企,传统车企也面临着软件技术发展的“绊脚石”,从自研到寻求合作,诸多传统车企尝试不断。如大众汽车,大众汽车集团的软件开发部门CARIAD于2022年成立中国子公司,后与地平线、中科创达两家中国科技企业成立合资公司,于2023年在安徽合肥成立了全资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
传统汽车巨头在转型过程中遭遇的软件技术难题究其原因,最主要的还是传统车企的配套供应链已经非常稳定,新技术带来革命性的变化,使得整条供应链的变革需要更多的时间。
工业软件本身的产值不高,但其对航空业、制造业、建筑业等行业的拉动能产生数百倍的效果,如果没有强大的工业软件支撑,中国制造业再庞大的规模和体量都不过是“行尸走肉”,加强工业软件的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关键所在。
以CAD为例,我国CAD软件市场前三常年被索达、西门子、欧特克等海外巨头占据,而这些工业软件海外主流厂商之所以能在CAD的竞争中长期占据优势地位,很大程度上也在于,它们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通过多次收购,掌握了一到两种自主可控、功能完善且被市场验证的几何建模引擎,率先完成了关键核心技术的布局。
也因此,国产替代化浪潮之下,在“核心技术自主”这条路上,工业软件的突围布满荆棘。尽管国产工业软件在3D CAD等领域与海外大厂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我们仍有追赶甚至超越的机会,要坚定信心。
软件是科技行业的基石,从智能手机到智能汽车再到工业领域,软件都是其发展的强劲驱动力之一。数字化时代,对于软件研发企业而言,2024年需要的是更专一的、更深度的、更创新的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