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安徽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4-06-19

  2016年4月,习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0年8月,习考察安徽时殷殷嘱托:“安徽要实现弯道超车、跨越发展,在‘十四五’时期全国省区市排位中继续往前赶,关键靠创新。”

  2021年,安徽经济总量首次站上4万亿元台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比重提高到41%。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安徽正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3月26日,合肥科学岛,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正式交付启用。许多人希望,实验室的“小太阳”加快走向商用,为人类能源需求提供解决方案。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自2017年获批以来,围绕能源、信息、生命、环境四大领域布局的大科学装置数量居全国前列。从安徽省到合肥市,全力做好服务保障。集中最优资源,提升国家科学中心、深空探测实验室等创新平台能级;改革审批模式,项目开工时间较国家整体审批提前6个月;投入180亿元,梳理173项重大原创性可产业化成果……2021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报,对国务院第八次大督查发现的合肥市系统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经验做法给予表扬。

  截至目前,安徽已建成各类国家级研发平台216家。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力度,安徽正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依托高能级创新平台,安徽重大原始创新成果竞相涌现:“九章二号”“祖冲之二号”量子计算原型机问世,全超导托卡马克实现千秒级长脉冲高参数等离子体运行刷新世界纪录,高性能异构DSP处理器、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高刚高精密减速机……

  科技的自立自强,不仅实现了我国在一些领域的全球并跑、领跑,更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高质量的源头供给。

  被称为“人造太阳”的全超导托卡马克装置,助力我国在参与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计划的各方中,成为科研跑得最快、任务完成最好的一方;有着“前沿科研眼睛”之称的合肥同步辐射光源,衍生技术“大口径高阈值光栅”落地转化;首台智能4K无线腔镜、首台金刚石量子计算教学仪器、首款国产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源源不断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入生产车间,从成果走向产品、产业。

  70后院士潘建伟不断取得世界级重大科研成果,他参与创建的国盾量子,成为我国量子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

  80后博士徐海正带领团队调试世界首条呋喃二甲酸千吨级产业示范线,投产后不仅每年可为企业带来2亿元产值,还可推动生物基材料产业发展;

  90后博士贺羽投身量子仪器的研发和产业化,如今未满30岁的他已是一家独角兽企业的董事长……

  “当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科研人员有了强烈的‘四个面向’意识时,我们看到了科技创新策源地的无限可能和巨大潜力。”2021年,首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上,面对安徽的“创新火花”,众多经济学者和企业家纷纷点赞。

  2020年,合肥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迈入万亿元,进入全国城市经济二十强,2021年再进一位。今年一季度,合肥规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1.3%,高于全国4.8个百分点。

  “沿途下蛋”,是安徽对重大科技成果提前进入产业化的一种形象比喻。合肥的量子产业,是前沿科技“沿途下蛋”的典型。

  量子计算被认为可能是下一代信息革命的关键技术。当“量子”在很多地方还处在概念阶段时,安徽鼓励科研人员在起步初期就将成果转化落地。合肥高新区不足百米的云飞路,聚集了5家量子企业和20多家相关企业,成为国内知名的“量子大道”。

  “合肥是新兴产业的福地。”2021年4月,蔚来第十万台量产车在江淮蔚来合肥先进制造基地下线时,董事长李斌说。两年前,蔚来遇到困难,合肥雪中送炭,由地方国资平台联合战略投资者,通过股权投资形式注入资金,“救活”了蔚来。此后,又引来120余家上下游企业。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在合肥,“科创+产业”模式,催生出一个个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三大产业入列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进入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2021年,合肥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200多家,目前总数达到4584家,相当于平均每天增加3.4家;合肥的69家A股上市公司中,科创板上市公司占13家。

  在芜湖,总投资60亿元、年产500架中高端无人机的航天三院海鹰航空无人机产业基地,在湾沚区开工建设,填补了当地产业的空白。

  在淮北,引入的上海交大王浩伟教授团。


本文由:乐鱼app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