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视界”是由《中国新闻》报、中新上海联合策划制作的谈话类视频节目。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了浙江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程向东,与他共话医疗人才的打造和建设,听他分享实际工作中的心得体会。
浙江省肿瘤医院是新中国成立最早的四所肿瘤医院之一,集肿瘤预防、医疗、科研教学和康复于一体,在全国肿瘤防治工作中发挥着龙头作用,连续八年名列中国最佳肿瘤专科排行前十。2019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国科学院签署医学合作协议,浙江省肿瘤医院正式挂牌中国科学院肿瘤与基础医学研究所、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杭州临床医学院。
程向东:对一个医院来说,为什么人才如此之重要,且我个人感觉、比其他的单位或者行业的重要性更加显著?因为医疗机构服务的对象是人,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一旦生病,特别是前往肿瘤专科医院求医的人,往往都是重大的疑难重症,所以对医务人员的要求就特别高。医院又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机构,看似只有几千号人,但涉及的方方面面特别多,其中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人才,如果哪个环节出现了短板,就会对机器的运转产生影响、从而出现问题。
在快速发展、信息爆炸的时期,如果没有一批非常优秀的人才、特别是复合型人才,对学科发展、对医院的发展会带来非常大的阻碍,必然,它很难成为一个一流的肿瘤中心。
程向东:作为一个研究型的医疗机构或者研究型中心,对于医生的要求不仅仅是能够看病、能够开刀,还需要他是一个具有良好科研能力、教学能力等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其培养周期也会很长。所以,优秀的临床复合型人才在每家医院都是紧缺的。但是,要建设成一流医院又必需要集聚一批这样的人才。
此外,现在的医生培养,即我们的传统培养方式也有一定问题。学生往往都具有足够的书本理论知识,但是实操能力、或者说复合能力可能不是特别够。这样的学生进入医院后,如果医院没有很好的培养体系,再好的料子、再好的人才,他也很难成为我们希望达到高标准人才水平。
所以,在医院、在临床,要培养一个非常优秀的、复合型的、我们目标中的人才,其难度还是比较大的。像今年中层干部换届,我们有19位学科带头人因为年龄到了,可能都要退居二线。这对医院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如果我们没有很好的年轻人才、年轻后辈的学科带头人能够把接力棒接过来,就会影响到医院发展、学科发展。
主持人:近年来,浙江省肿瘤医院的人才梯队建设有哪些成就?其背后医院做出了哪些规划、突破了哪些困难?
程向东:在过去50多年的发展中,特别是在2019年之前,我们医院是一个典型的临床型的肿瘤专科医院,在临床工作技能方面,在我们浙江省乃至长三角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但是,我们有很大的短板,在医、教、研、预防、管理等方面还有很多问题。
好在,在2019年5月8日,医院正式挂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在医院基础上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和肿瘤研究所,以及中国科学院大学临床医学院,三位一体、一套班子、三块牌子。这标志着医院转型升级的里程碑意义时刻,也是从2019年5月8号,医院正式进入了转型升级的快速通道。同年,我们又承担了国家癌症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的任务,按照当时的要求和环境,在谋划“十四五”期间,制定了相应的谋划,包括三大高地建设。其中,有一点就是人才高地建设。
因此,我们在医院内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包括外引内培、相应的支持政策等。通过这四年的努力,我们的临床人才高地雏形已经基本形成。
主持人:站在医院管理者的角度上看,程书记认为,贵院能吸引到人才的原因是什么?有哪些优势?
第一,当然要有一定的待遇,但工作的环境即平台、资源、团队等,和良好的职业前景同样缺一不可。
在引进层面,我们主要利用医学所和院所融合平台,效果也非常好,很快集聚了一些高层次的人才。
对于培养,医院也出台了很好的人才培养政策。前两年,我们提出“高层次人才全职业生涯培养体系”,从进入医院到退休前的最后一天,医院都有相应的政策。
同时,在进入医院后,我们对人才的培养提出“双轨制”。在规培期间,我们允许年轻医生进入博士后工作站工作,利用医学所和院所融合的平台,找到合适的导师。这样既不影响他的规培,时间也不会浪费。
此外,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我们医院还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体系,称为“30”“40”“50”人才振兴培养方案,会对35岁以下、45岁以下和50岁以下的不同年龄阶段的优秀人才进行遴选,进入该培养体系后给予相应的政策进行培养。
程向东:人才战略永远是第一战略,这是不会改变的。一旦医院人才出现短缺、人才梯队出现问题、人才的蓄水池出现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