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是国内首家从露天铁矿转为地下铁矿的企业,也是国内智慧矿山建设的先锋企业。在这里,有一支班组,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作出不平凡之举。
“作为智慧矿山建设的先行者,我们可以通过大屏幕监测到皮带的运行情况……”
说起来,出矿作业区生产乙班可谓是眼前山铁矿发展的缩影。从最初的电铲司机到后来井下开采工,再到目前的胶带机操作工和电铲司机,一路陪着眼前山铁矿成长,也切实感受到矿山职工的一路艰辛。
井下巷道幽深,蜿蜒曲折,阴暗潮湿。在眼前山铁矿由露天转井下的那些年中,这个班组担负着井下最艰苦的开采工作。“刚到井下时,大家都不适应,光线暗、潮气大,都是小问题,挺一挺就熬过去了。最主要的是对于新工作的不熟悉。”的确,初到井下,生产乙班的职工面对的是各种此前没见过的设备,他们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学会设备的使用,还尽全力学习设备的维修。
“当时,全矿都是开足了马力,力求尽早实现井下生产。可是,因为我们所处的位置偏远,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专业人员赶来维修总是要花费一些时间……”在这种情况下,生产乙班的职工们便用手机把设备正常运行时的工作状态拍下来,并结合设备的专业手册,制作了《常见故障对照手册》,一旦设备出现故障,他们就按照手册上的情况对照着查找原因,“小问题都能自己修了,节省了大把的时间。”
在眼前山铁矿成功由露天转为井下开采后,生产乙班的工作也由井下转到了地面。他们班负责胶带操作和电铲装车。胶带操作工的工作地点是在一个密封的厂房里,噪音大、粉尘多,是一个大家都不愿意干的工种。
“我们每天要根据生产的需要,对胶带进行多次检查,以免出现运输故障。”回忆起往事,班长谢树涛感慨万千。那个时候,每个班前会上,他都要会做开班动员,“因为条件艰苦,怕工友们有抵触情绪。”然而,事实证明,是谢树涛多虑了。“职工没有过抱怨,我们区域也一直保持平稳运行。”谢树涛跟工友们交流时,大家的想法出奇的一致,“作为矿山职工,就是要陪着企业走好每一段路,相信企业会越来越好。”
也正是有了这些对企业无限热爱的职工,眼矿山铁矿从2022年开启了建设智慧矿山的新篇章。如今,生产乙班的胶带操作工坐在干净整洁的智能管控大厅的大屏幕前,时事观察着胶带的运行情况。
眼前山铁矿从露天转地下开采,国内外都没有先例,这就意味着全体职工要为此付出更多的努力。
当时,在井下开采到负33米时,遇到了地面坑洼不平的问题。“严重影响进度。”为此,生产乙班发挥团队精神,集思广益研究对策,最后决定对巷道进行全面治理,设置作业面自动排水通道,尽最大可能提高掘进速度。同时,他们还总结“低冲击、慢旋转”的先进操作法,解决分布不均匀的岩层问题。自主设计了“三角掏槽”布孔,将掘进面布孔由原来的69个,减少到46个,不仅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的也节省大量的火药。总结 “两点一线”挖掘方法,在提高作业效率、降低设备损耗的基础上,保证了装药环节的安全。
结合生产实际,广泛开展群众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攻坚克难的团队。先后完成了《提高井下干选运输皮带使用寿命的研究》、《井下皮带料仓防堵漏跑渣自制装置设计与安装》等科技项目,分别获得鞍钢矿业优秀创新成果及鞍钢重大合理化建议,创效643余万元。发明了《用于凿岩机回转驱动套的密封间隔套》、《具有空气防磨损功能的反击锤式破碎机》等,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针对高频率装车节能操作进行攻关,先后总结出《电铲高并段掌子作业操作法》《交替节能作业法》《电铲节能降耗操作法》等操作法,实现单机台年创效80多万元。为最大限度减少电铲在矿岩混合区域采掘中矿石流失和品味下降的问题,他们总结出《电铲漂斗矿岩分离采掘操作法》,年创效120万元。
电铲在维护过程中,注油一直是手动作业费时费力,班组成员从作业区的“旧货市场”找来废弃的油泵,修复安装到电铲上,并加装油管组成了电动注油机,这样注油时省时省力,保证了润滑质量和效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2022年,眼前山铁矿开启智慧矿山建设新篇章。按照“绿色化、智能化、高端化、无人化”要求,全力推动井下运输系统无人、远程集中操控。
先进的智能化系统,对于生产乙班这些技校毕业的职工来说,又是一轮新的挑战。
为了尽早参与并实践在智慧矿山的建设之中,乙班职工组成学习小组,一方面请有经验、有能力的技术人员作为技术指导,但凡在工作中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向技术人员请教;另一方面,他们特意建立了学习微信群,无论什么时间,只有班组里的成员有学习上的问题,就在微信里发出疑问,全班组成员一起研讨。“白天、晚上,节假日,我们的群里可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