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推动实现适度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就在今天上午,上海市教委副主任杨振峰做客“中国上海”门户网站在线访谈,分享上海学龄前儿童善育的民心工程,为家长送上不少好消息。一起来看!
杨振峰介绍,经过近两轮民心工程建设,上海学前教育和托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资源总量显著增加。
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幼儿园达1573所,可提供学位55万个,常住人口适龄幼儿学前三年的毛入园率超过了99%。全市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在园幼儿总数的80%,享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的幼儿在园占到了93%。
全市现有托育服务机构1900个,提供托额超过10万个,其中普惠性机构和普惠性托额都占到了托育服务资源总量的70%。而开设托班的幼儿园占幼儿园总量的80%以上,千人口托育数达到4.05个,托位利用率也超过了90%。
2023年,上海启动全面建设高质量幼儿园。经过一年多的建设,今年,全市新增134所高质量建设幼儿园。
杨振峰介绍,高质量幼儿园建设从多个方面持续推进。在人口导入区、聚集区,每年新改建扩建30所幼儿园,并列入了市政府实施项目;改善薄弱园办学条件,市教委推动集团化办学,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和优秀教师的柔性流动的带动作用,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覆盖公办园和部分民办园的98个集团,16个学区;市级层面组建一支由高校专家、教科研人员、优质园园长、学前集团理事长组成的实际指导团队,定期开展下沉式指导服务;组织梦想改造园活动,引导幼儿园用好存量空间改造,形成更加适合儿童的空间优化环境布局;组织主题交流展示活动,进一步激发幼儿园的办园活力和发展的动力。
促进幼儿园教师乃至整个保教队伍专业水平提升和职业发展,一直是上海市建设高质量幼儿园重要举措。截至去年底,全市已经有73%的幼儿园配备了一名以上的高级教师,全市98%的幼儿园教师都接受了专业教育培训。此外全市学前教育阶段的特级园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的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与两轮明星工程实施前相比,现在数量几乎翻了一倍。
父母上班没时间带娃,爷爷奶奶帮忙带娃有难度,怎么办?杨振峰介绍,2022年以来,上海市启动社区托育“宝宝屋”(沪语谐音“抱抱我”)试点建设,在社区提供嵌入式、标准化的临时托、计时托服务,将社区托育纳入15分钟社区生活圈。社区托育面向1—3岁幼儿,每年至少提供12次免费照护服务。
不少嵌入式宝宝屋还有“隐藏福利”,为家庭提供一站式便捷服务。普陀区万里街道的宝宝屋位于街镇综合服务中心的二楼,与日间托老中心一墙之隔,家中的一老一小可同时送托;虹口区欧阳路街道的宝宝屋设置在市民驿站,老人把孩子送到宝宝屋后,可以在市民驿站开药、买菜吃饭,享受一条龙的生活服务。
升级后的2.0版本宝宝屋,除了提供临时托育服务,还是家庭科学育儿指导的阵地。各街镇结合辖区内家长的需求,宝宝屋定期开展适合不同月龄段儿童的科学育儿指导,比如科学喂养、动作发育的指导问题、幼儿心理的成长问题等等。
目前上海市已全面开设了260多个社区托育“宝宝屋”,可以提供约3.3万个临时托育托额,真正打通服务家长的最后一公里,受到家长好评。家长可通过“育之有道”APP,一键查询家门口的托班、托育机构、宝宝屋和育儿指导站。
如何帮助更多家庭“科学养娃”?杨振峰介绍,今年6月,上海发布了《上海市0~3岁婴幼儿发展要点和支持策略》。该书从婴幼儿的动作与习惯、情感社会、认知探索、语言沟通4个领域介绍了发展的要点和支持策略,凝聚了很多专家园所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有着很强的专业性和指导性。“对于家庭和托育机构来说很有实操性,可以对照其中的要点和策略学。”
此外,教育、卫健、妇联等部门密切联动实现资源共享,实现线上线下有效结合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每年开展12次公益讲座,实现适龄幼儿家庭全覆盖。
上海市还建立了家庭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16个区打造近千个早教指导站,覆盖所有街镇,达成了公益服务进楼宇、进社区、进场馆、进园区、进家庭,打通家长获得指导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一直以来,上海坚持在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班,托育一体化也是上海托育服务资源的一个重要的主体。”杨振峰介绍,全市所有新建和改扩建的幼儿园,原则上都要开托班,同步在现有幼儿园中积极挖潜开设托班,鼓励民办幼儿园开设普惠性的托班。
“为了满足家长的多样需求,我们也积极鼓励社会力量举办托幼机构,并在教育部门进行备案;鼓励企事业单位举办面向本单位职工提供福利性的托育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