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鱼体育从0到26万亿 银行理财二十年的“繁荣”与“失意”

2024-06-09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这句话或是很多人的理财启蒙,也是很多理财师的座右铭。

  21世纪初,在改革开放、经济发展、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等因素推动下,人们的财富有了初步积累,对存款、国债、股票之外投资渠道的需求萌生。2004年,光大银行推出首只理财产品,开启国内理财新纪元。至今20年间,银行理财在人们财富稳健增值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008年以前,银行理财“基本法”已确立,理财产品的类型不断丰富,但规模增长缓慢,未破万亿关口,与同期近18万亿的存款规模相比,相对还处于起步阶段。

  2008年后,为应对次贷危机的一揽子刺激计划推出,房地产调控的放开、高收益且优质非标产品的放量增长,理财产品也顺势快速扩张。此后10年间,银行理财规模飙升至30万亿,稳坐资管行业“一哥”之位。“根本不用主动营销,不愁卖。”多位银行理财经理回忆称。规模红利下,银行甚至不太有创新动力。据一家国有大行团队回顾,2013年市场上只有两家银行的两类产品有小幅创新。

  银行理财在高速发展期后,规模的扩张也伴随着资产与期限错配、高杠杆、资金池、层层嵌套等“影子银行”的问题,银行理财借信托等通道大量出表,金融风险隐患不断累积。当时监管部门多次出手,如限制非标投资比例等。当时有多疯狂?一位资深金融业人士称,“看近年坍塌的几个大的资本族系就知道,扩张期很多采用了这种模式。行业狂奔的时候,没跟上步伐就容易落下。”

  直到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给狂奔的理财行业猛踩了一脚刹车。银行理财开启净值化转型,表现为打破刚兑、降低门槛、拉长久期。作为资管新规配套政策,监管还规定银行应通过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子公司开展理财业务,截至目前,已有超30家银行成立了理财子公司。

  近年来,随着资产价格的波动,理财行业也经历了“破净潮”“规模被公募反超”等插曲。截至2023年末,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数据显示,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26.8万亿元,较最高点有所下滑,不过净值型产品占比升至96.93%。跨越过负债荒、资产荒和股债牛熊市的银行理财,进入后资管新规时代,如何在波动中打造绝对收益投资的能力、如何建设长效制度及更好的投资者生态,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早在上世纪90年代,“理财”一词便随着我国银行间债市成立、部分商业银行私人理财中心设立及理财咨询服务的推出等走进大众视野。当时的“理财”更多指的是财富管理这一动作,而作为资管业务的理财产品,线年,以光大银行推出“阳光理财B计划”为标志事件。

  “当时学习的是外资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投资的资产主要是债券和少量股票,另外挂钩一点衍生品,光大银行的阳光理财B计划便主要投资国债。”红塔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奇霖介绍称。

  2005年,原银监会出台《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将理财计划分为保证收益型和非保证收益型,非保证收益型可进一步分为保本浮动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动收益型。“这算是银行业理财的一个‘基本法’,引导行业进入规范发展阶段。”星图金融研究院研究员黄大智对记者表示。

  此后两年,A股迎来前所未有的牛市,叠加监管层允许商业银行受境内居民个人委托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等政策出台,理财产品类型不断丰富,从单一的固收类扩充到权益类、另类商品类等。公开资料显示,2006年7月,中国银行发行第一只QDII理财产品;2007年,打新类理财产品涌现,近200只打新类理财产品平均回报率达15%,最高的一款回报率高达132%;还有银行针对高端客户推出了“艺术品投资”类理财产品。

  据行业机构统计,2007年我国银行理财发行规模突破8000亿元,当年发售的产品数量超过3000只。不过当时很多小型银行参与度还不高,有头部城商行工龄超20年的员工回忆时,对彼时的理财产品记忆模糊,“只记得代销的一些基金”。

  8000亿这一规模与同期近18万亿的存款规模相比并不算起眼。业内人士称,当时居民对衍生品等复杂金融产品了解也较少,所以初期理财发展规模扩张相对缓慢。同时,理财产品投资门槛较高也阻碍了投资者的购买积极性,大多数产品的投资起点为5万元起。

  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蔓延至全球,为稳定经济,我国于2009年出台了一揽子刺激计划,催生出很多基建和房地产项目,也带动融资类信托这一“非标”资产的雏形进入银行资金池,为银行理财的大发展添了一把火。

  李奇霖介绍称,刺激计划过后由于经济过热、资产泡沫膨胀等原因,政府加强了管制,严格限制地方政府举债和地产融资,仍属于施工期的项目在原有授信资金消耗完后,还需要资金继续开。


本文由:乐鱼app官方网站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