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根铸魂担使命 凝心聚力育新人乐鱼体育

2024-05-12

  踏足韶山前,16岁的高中生林紫涵用“隔了一层薄雾”形容自己对伟人的认知。

  林紫涵就读于湖南省怀化市辰溪县第一中学。在“我的韶山行”中小学生红色研学活动中,她与千余名当地师生一起奔赴韶山,共上“行走的思政课”。影视剧、诗词和故事里那位从容坚定、豪迈豁达的伟人穿越时空、拨开薄雾,以更完整、真实、可亲的形象出现在青年人面前。

  波谲云诡的世界局势、复杂多元的网络舆论,影响着学生对主流价值的认同。如何教育引导他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是时代赋予思政课的使命。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两个大局”,着眼后继有人这一根本大计,对思政课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夯土奠基、开拓创新,思政课建设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入脑入心、见行见效,立德树人事业发生格局性变化、取得历史性成就。

  教育部提高政治站位,切实担当作为,有力推动教育战线牢记嘱托,用心用情办好思政课。

  2019年3月18日,北京人民大会堂见证了历史。习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深刻阐释了办好思政课的重大意义,深入分析了教师的关键作用,明确提出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原则和目标要求。

  召开这样的座谈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首次。习对思政课的深谋远虑、深刻洞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徐徐铺陈、念兹在兹。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他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他明确,“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的医药卫生界、教育界委员时他提出期许,“‘大思政课’我们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体学习时他强调,“坚持改革创新,推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一系列重要论述,擘画出思政课改革发展的战略蓝图。

  中央层面——高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深化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等多份文件印发,思政课建设情况纳入各级党委领导班子考核和政治巡视。

  部省级层面——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30余份制度文件和规划方案,先后实施教学质量年、队伍建设年、一体化改革创新工程等,遴选建设48家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含培育单位)。近5年,各省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主持或出席思政课工作会议及听、讲、调研思政课成为常态,各级财政加大投入,解决思政课建设过程中的编制岗位、教师津贴、经费项目等突出问题。

  学校层面——思政课建设成为学校党建工作考核、办学质量和学科建设的重要评估指标。高校普遍成立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书记、校长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带头听课讲课、联系思政课教师。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思政课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课教师队伍责任重大。”今天,思政课已从过去思政课教师“一家的事”变成了“大家的事”。在各级党委政府、各级各类学校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思政课发展环境得以重塑。

  2020年秋季学期开设“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以下简称“概论课”)之初,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课程教学团队就在思考:怎么能让这门思政必修课拥有“北航味”,从而更受学生欢迎?

  经过3年多的迭代提升,在北航,概论课多了一个特别的专题——“科技创新与强国使命”。

  专题课先后邀请戚发轫、樊邦奎、李东等两院院士,“北斗”见证人王淑芳、运载火箭技术专家李光亚等行业先锋讲授,把科研创新成果转化为课堂上的生动案例。

  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为了将这一党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高质量引入思政课,教育部会同中央宣传部,全力打造核心课程教材体系。

  2021年,大中小学《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编写出版。2022年,“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在高校全面开设。2023年,《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统编教材出版发行。

  与此同时,义务教育、高中、中职课程方案和标准全面修订,“道德与法治”和“思想政治”课统一开设。中小学(中职)政治、语文、历史统编教材出版并投入使用。

  正如新鲜的食材需要恰到好处的烹饪方法,与时俱进的课程内容也需要搭配符合新时代学生“口味”的讲法。全方位打造思政课实践体系、组织多样态“大思政课。


本文由:乐鱼app官方网站提供